华为Mate70 Pro+自上市以来,打着“纯血鸿蒙旗舰”“国产之光”的旗号,收割了一波又一波消费者的钱包。然而,这台售价近万元的“高端机”,实际体验却让人大跌眼镜——从硬件到软件,从设计到生态,处处透着傲慢与敷衍。今天,就让我们撕开它的华丽外衣,看看这坨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的电子奢侈品,究竟藏着多少令人作呕的槽点!
华为Mate70 Pro+的机身宽度高达79.5mm,重量更是突破230g,搭配凸起如火山口的镜头模组,单手握持时仿佛在举哑铃,稍有不慎就会上演“手机自由落体运动”。官方吹嘘的“微纳米3D拓印技术”和“金丝锦纤材质”在触感上毫无存在感,光滑的后盖如同抹了油的肥皂,随时准备从掌心溜走。更可笑的是,侧面按键设计得又高又塌,指纹识别模块反应迟钝,解锁时总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了台山寨机。
至于那块被吹上天的“超耐摔第二代昆仑玻璃”?抱歉,用户实测中,屏幕在强光下几乎成了反光板,户外使用时恨不得把亮度调到最高才能勉强看清内容——这哪是手机,分明是“阳光刺客”本尊!
华为将Mate70 Pro+标榜为“首款纯血鸿蒙旗舰”,结果用户拿到手的却是个兼容性稀碎的半成品。网易新闻、百度客户端等常用App直接变成了“网页快捷方式”,功能阉割到连频道都无法选择;微信传图时频繁出现“张冠李戴”的Bug,下载的图片永远和点击的不一样;更离谱的是,蓝牙功能竟被砍成了摆设,传文件时连选项都找不到——这哪里是“纯血系统”,简直是“残血系统”。
游戏玩家更是沦为“鸿蒙孤儿”。除了《王者荣耀》和《和平精英》勉强适配外,其他热门游戏要么闪退,要么数据无法互通。想用这台手机打《原神》?恭喜你,全高画质下30分钟平均帧率50.9帧,机身温度直逼48.4℃,再配上5.6W的功耗,活脱脱一台“便携暖手宝”。
华为对麒麟9020芯片的营销堪称“玄学”。官方闭口不谈具体型号,全靠“网传数据”吊胃口,结果实际表现却让人笑掉大牙。安兔兔跑分115万的数据看似唬人,但Geekbench单核1603、多核5131的成绩,连高通两年前的骁龙8 Gen2都不如。更讽刺的是,用户实测中,这台手机在打开多个应用时频繁卡顿,甚至刷个微博都能卡成PPT——所谓的“流畅性优势”,不过是营销话术下的皇帝新衣。
至于华为引以为傲的“第二代灵犀通信技术”?在信号死角照样断联,所谓的“双卫星通信”更是鸡肋功能。普通用户一辈子用不上一次,却要为这项噱头多掏几千块——这波操作,堪称“智商税”的教科书级案例。
华为向来以“影像旗舰”自居,但Mate70 Pro+的拍照表现却狠狠打了自己的脸。低光环境下,夜景模式拍出的照片噪点多如繁星,细节糊成一团,被网友嘲讽为“夜景模式≈马赛克模式”。超广角镜头在复杂光源下色彩失真严重,长焦变焦超过10倍后画质直接崩坏——这哪是“红枫原色摄像头”,分明是“红枫掉色摄像头”。
更可笑的是,发布会上吹得天花乱坠的“AI摄影技术”, 实际使用中 只会无脑拉高饱和度,把蓝天P成荧光蓝,绿叶P成塑料绿。用户想拍张真实的人像?抱歉,华为的算法会“贴心”地给你加上十级磨皮。
华为对Mate70 Pro +的定价策略,完美诠释了什么叫“店大欺客”。起售价近 万元的手机 ,线下门 店竟强制捆绑销 售手表、耳机 等配件,美其名曰“套餐优惠”。更恶心的是,官方对产能不足的解决方案居然是推出“优享版”——换个降频芯片,便宜300块,继续割韭菜。相比之下,同品牌的Pura 70 Pro+不仅性能更强、卫星通话功能更实用,价格还暴跌2300元。这时候再回头看Mate70 Pro+,简直像个小丑。